第(2/3)页 这一切,都让王伦和众头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地盘大了,机会多了,最缺的就是这些能做事、懂行的人!”王伦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强调,“学堂和学院,是我梁山长远发展的根本,必须持之以恒,投入再大也值得!”吴用更是备受鼓舞,全力投入到新教材的编写和下一批学员的招募选拔工作中。 与此同时,军队中也掀起了一股学习文化的风潮。在王伦的推动和林冲的支持下,各营都开设了“扫盲班”和“军事培训班”。扫盲班要求所有不识字的士卒,包括许多低级头目,都必须参加,从认字、写字开始学起。军事培训班则由林冲、杨志、花荣、徐宁等经验丰富的将领授课,讲解兵法韬略、阵型变化、军械使用保养、情报研判等专业知识。 就连平日里最坐不住的“黑旋风”李逵和“矮脚虎”王英,也被勒令必须进扫盲班。起初两人叫苦不迭,李逵拿着毛笔比拿着板斧还费劲,弄得满脸墨汁,王英则总是坐不住,东张西望。但在严格的军纪和周围同袍都在努力学习的氛围下,两人也只能硬着头皮学。当李逵第一次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时,他咧开大嘴,笑得像个孩子,举着那张纸到处炫耀:“俺铁牛也会写字了!”这一幕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却也真切地反映了梁山军队正在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文化知识的普及,对于提升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一日,金沙滩码头再次热闹起来。孟康统领的造船厂新打造的十艘大型漕运船正式交付给阮小二的漕运司。这些船只比之前的漕船更大,结构更坚固,载重量也显著提升,船首还预留了安装小型火炮的位置,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水运环境。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阮小二即将率领一支由五艘新式海船组成的船队,开启第二次探索北上辽东海上航线的征程。相较于第一次的仓促和准备不足,此次准备更为充分。船队不仅携带了更多的补给和贸易货物(如丝绸、瓷器、茶叶),还配备了经验更丰富的水手、精通天文导航的能手(是吴用招募来的前宋军水师老兵),以及一个小队由杨林率领的特战营队员负责护卫。凌振火器营还为每艘船配备了数门改良过的、更适合海上射击的碗口铳(早期火炮),以应对可能的海盗或意外冲突。 王伦亲自来到码头为阮小二送行。他拍着阮小二的肩膀,沉声道:“小二兄弟,此行任重道远,关乎我梁山未来能否另辟蹊径,获得稳定的战马、皮毛来源。海上风浪无情,务必谨慎!记住,安全第一,探索第二!无论成败,梁山都是你们的后盾!” 阮小二神色坚毅,抱拳道:“哥哥放心!有了上次的经验,弟兄们心里更有底了!必不辱使命!”他转身,对着整装待发的船队水手们高呼:“升帆!启航!” 巨大的船帆在号子声中缓缓升起,饱含风势,引领着船队缓缓离开码头,驶向烟波浩渺的远方。王伦伫立码头,久久凝视,直到船队变成天际线上的几个黑点。这条海上生命线,寄托着他更深远的战略布局。 就在船队出发后不久,朱贵拿着一份最新的谛听营密报,来到了王伦的书房。 “哥哥,关于二龙山的情报,有眉目了。”朱贵将密报呈上,“我们的人,混在之前关胜大营溃散的兵卒中,几经辗转,最终有一部分人被二龙山收留,打探到了不少内部消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