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清晨,济州府外的官军大营依旧笼罩在一片压抑之中。金枪手徐宁顶着一对微现血丝的眼睛(昨夜几乎未眠),来到中军大帐向关胜请令。 “关将军,”徐宁抱拳,神色如常,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营中粮秣日蹙,士卒怨声渐起。末将愿率本部一队亲兵,往西南方向山林深处探寻,或能猎些野物,采些野菜,暂缓燃眉之急,亦可探查周边情势。” 关胜正为粮草之事焦头烂额,见徐宁主动请缨,虽知此举杯水车薪,但总好过坐以待毙,略一沉吟便点头应允:“徐教头有心了。务必小心,速去速回,莫要与梁山哨探纠缠。” “末将遵命!”徐宁领命,转身出帐时,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决然。 他点了五十名平日较为信得过的亲兵,这些人也多因缺粮而士气低迷。一行人出了军营,并未直奔西南,而是依照汤隆信中暗示的路径,绕道向北,钻入了一片人迹罕至的丘陵林地。 约莫行了一个时辰,来到一处僻静的山谷。谷中雾气未散,寂静无声。徐宁勒住马,示意队伍停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就在这时,前方雾气中传来一声低沉的口哨,随即,数十条矫健的身影如同鬼魅般从岩石后、树丛中闪出,虽穿着普通百姓的粗布衣裳,但行动间那股剽悍精锐之气,绝非寻常乡民。为首一人,身形魁梧,脸上带着憨厚又精明的笑容,不是金钱豹子汤隆又是谁? “表兄!果然信人!”汤隆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徐宁的手,又对身后一名气质精干、目光沉静的头领介绍道,“这位是特战营指挥使,薛永兄弟。石秀兄弟外出公干,此次行动由薛永兄弟全权负责。” 薛永抱拳一礼,言简意赅:“徐教头,奉王伦哥哥将令,特在此接应。一切均已安排妥当。” 徐宁看着眼前这些明显是梁山精锐的人马,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他回头对那五十名亲兵沉声道:“兄弟们,朝廷无道,坐视我等困死于此。梁山王伦寨主仁义布于四海,乃真豪杰!我徐宁决意弃暗投明,投奔梁山,共创大业!尔等可愿随我同往?” 这些亲兵早已对现状绝望,又素来敬佩徐宁武艺为人,闻言稍一骚动,便纷纷跪地:“愿追随教头!” 汤隆大喜,立刻命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梁山士卒服饰让众人换上,并将徐宁部下的衣甲兵器收起。同时,薛永指挥特战营队员,将十几辆覆盖着茅草的大车推了出来,车上赫然装着满满的粮袋(上层是真粮食,下层则是柴草),甚至还有几坛贴着红纸的酒。 “表兄,还需劳你再回一趟虎穴。”汤隆指着粮车和酒坛,低声道。 徐宁会意,这是要演一出“筹粮归来”的戏码。他点点头,挑选了二十名机灵的特战营队员换上原先亲兵的号衣,混在队伍中,自己则依旧穿着官军将领服饰,押解着这几车“来之不易”的粮草和“意外收获”的美酒,在天色将晚时,大摇大摆地返回了关胜大营。 守营官兵见徐宁果然“筹”到了粮食,甚至还弄到了酒,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足以让饥肠辘辘的他们眼泛绿光,哪里还会细查随行人员的细微变化,忙不迭地放行。 徐宁径直来到中军大帐复命。关胜见徐宁带回粮草,虽不多,但也算雪中送炭,憔悴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缓和。徐宁趁机道:“将军,此番运气不错,还偶得几坛村酿,虽非佳品,但值此困境,亦可稍解愁绪。不若请魏、单、宣几位将军同来,共饮几杯,商议下一步行止?” 关胜此刻心力交瘁,正需借酒浇愁,闻言也未多想,便命人将魏定国、单廷珪、宣赞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