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具体实施上,王伦下令:在梁山本寨、李家庄、扈家庄,各兴建一所小学堂和中学堂。而在已初见规模、兼具军事与商贸功能的祝家庄旧址上,兴建第一所“梁山事业发展学院”! 消息传出,整个梁山势力范围沸腾了! 尤其是那些刚刚投奔而来,或是世代为农、为匠的普通百姓,他们捧着那份薄薄的告示,听着宣讲员激动的话语,许多人当场就热泪盈眶,朝着梁山方向跪下磕头。 “苍天有眼啊!王伦寨主真是活菩萨!娃儿能上学了,还不收钱!” “俺家那小子,以后也能认字算数,不用再像俺一样当个睁眼瞎了!” “烈士子女全免……寨主他……他这是把咱们的娃当自家娃疼啊!” “这梁山,真是来对了!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感激涕零之声,遍布乡野。王伦的声望,在这一项普惠后代、着眼长远的仁政颁布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人们不仅拥戴他能打胜仗,更发自内心地感激他给了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很快,各处的学堂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建和招生。而祝家庄的发展学院,第一批学员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鲜面孔——他们是由黄门山、桃花山、枯树山等盟约山寨精心选派而来的年轻骨干。他们带着各自山寨的期望和对梁山模式的向往,将成为王伦理念向更广阔天地传播的第一批种子。 关胜在绝望中等待渺茫的救援,徐宁在黑暗中摸索未来的方向,而梁山,却在王伦的引领下,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夯实着它的根基,描绘着一幅更加宏大的蓝图。知识的灯火,第一次在这片水泊山峦间,为最底层的百姓,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