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永远不要低估了,那些地主的恶意。 他们真的可以在暂避风头后,把退回去的,再强收上来,如果你不愿意交,还真有可能,再也不把田地租给你了。 朱允熥不是地主,但可以想到,地主心里怎么想的。 蒋瓛觉得也有可能,郑重地领了命令。 朱允熥又问:“外面的议论,是不是平息多了?” 蒋瓛说道:“殿下给出了半个月的期限,除了那些被捉的人,其他人确实平息很多,而被捉的人,确实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没有被捉的感到害怕。” 朱允熥说道:“我不动手,他们还以为我在开玩笑,好了你继续下去干活。” “是!” 蒋瓛应了一声,便离开了文化阁。 朱允熥想了一会,让人把刘士瑞传进来。 安排他们大明日报的人,继续控制外面的言论。 调整外面,消息传播的节奏。 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普通百姓都知道这件事,以及发生了什么。 外面的言论导向,需要引导和控制,总不能任由那些不好的消息,不断地发酵。 朱允熥暂时只允许外面,留下对自己有利的消息。 同时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宣扬强制地租的正义性! —— 江南商帮和福建商帮之间,斗争越来越激烈了。 尤其在西方人来了后,他们双方,谁也不愿意退让,有一种一定要把对方搞垮了的感觉。 西方人离开广州,首先去了泉州。 就在陈诚济他们,准备降价出售的时候,就有消息传来,说是江南那边的货物,也开始大降价,价格比这里的还要低。 那些西方人肯定无法拒绝低价,控制成本。 这样才能赚大钱。 于是在泉州市舶司的购买欲望,降低了好多,他们想着就往松江去。 这就把陈诚济和李五二人,气得不行,于是他们放出消息,一分钱一分货,江南商人的价格低,但质量肯定不高。 带回去了,只会破坏他们的名声。 又有部分商人觉得,好像有点道理。 于是这部分西方的商人,又回到泉州,在这同时陈诚济他们,私底下也调整价格。 把更优惠的价格,以及更高的质量,呈现给那些西方人看。 第(1/3)页